猪猪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六部分 家庭中的心计学(第4页)

马峰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母都是公司高管。在家里,马峰这根独苗简直成了“小皇帝”,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父母处处唯命是从,真是“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口中怕化掉”。娇生惯养,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小皇帝”一天天长大,却什么事都要依赖父母,已经上四年级了,还让父母背着走。这时候,父母才觉察到了溺爱孩子的害处,这样下去,不用说让马峰成才,就连生活自理都成问题。夫妇俩决定改变一下爱孩子的方式,以使孩子能够得到正常发展。

有一天,马峰硬要钱去买哈密瓜吃,得到的却是父母的白眼。再有一次马峰要玩遥控飞机,伸手去爸爸口袋里掏钱,没想到竟挨了一巴掌……夫妇俩严格地“控制”着儿子,连一些正当的要求也不肯满足他,这巨大的反差,使儿子产生强烈的不满和怨恨。有一天,他趁父母不在,撬开大立柜,摸出100元钱,就到街上吃喝玩乐去了。

夫妇俩并没有察觉到儿子的异常行为,反而为儿子不再像从前那样伸手了而感到很满意:还是严点儿好,这孩子还懂得父母心。夫妇俩哪里知道,儿子自从第一次偷拿钱以后,便变得毫无忌惮了。他由偷拿100元钱发展到偷拿几百元钱,甚至把大立柜里一张3000元钱的活期存折都拿走了。夫妇俩终于发现了儿子的“秘密”,顿时火冒三丈——父亲抡起了巴掌,沉稳的母亲也动了拳脚,直打得独生子哭天喊地,好不悲凉。

饱尝了皮肉之苦的“小皇帝”开始对父母疏远了,常常饿着肚子也不回家吃饭。这时,一帮小哥们围上了他,他们给他饭吃,给他钱花,并引诱他偷窃掏包。马峰被人当场抓住过三次,只是被偷者见他年纪小,没忍心对他大动干戈罢了。马峰并未引以为戒,痛加改悔,反而变本加厉,以致先后四次被送到派出所。

上述案例是一个控制孩子过严酿成的悲剧。假如因为这样教育出了不听话的孩子,那么责任应该谁来负呢?自然是父母。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是其要求独立自主的表现。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重要构成,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去做。早晨起床帮孩子叠被,上学前帮孩子准备学习用具,经常被孩子埋怨忘了帮他准备某些学习用具。

要知道,孩子并不是生来就是这样依赖父母的,他们的依赖性一般来说都和父母的包办代替有关。父母包办、代替得越多,孩子的依赖性就越强。反之,如果父母不插手孩子可以做的事,没有了依靠,孩子就会自己动手开始做了。

应当说,马峰的父母教子观念转变得并不迟。可是,他们却不该由溺爱的极端走上严加限制的极端。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一天父母会发现,喂饭时,孩子把头躲开,并伸手抢你手中的筷子或勺子。孩子的动作告诉我们什么呢?那就是他要自己吃饭。如果父母不理会孩子的动作,还是一贯地给孩子喂饭,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也没有兴趣自己学着吃饭了。而智慧型的父母会从孩子的动作中觉察到孩子的需要,并做好孩子自己吃的准备。如准备好不怕摔坏的碗,适合孩子使用的筷子和勺子,适合孩子坐的椅子。当孩子再吃饭时,父母就不喂了,而是让孩子自己拿着勺子或筷子吃饭。尽管孩子的动作显得十分笨拙,但每一个动作都是很认真的。当他把第一勺饭放到嘴里时,他会体味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快乐。

用故事说服倔犟的孩子

在说服孩子的过程中,最令孩子反感的就是家长滔滔不绝地灌输一堆大道理,而故事对于孩子来说则是心中的最爱。因此,家长不妨利用寓言故事来妙喻说理,使孩子冷静深思、豁然顿悟,达到说服孩子的目的。

王强是个属鼠的孩子,由于他连续两次在考试中得了满分,不免有点飘飘然起来,今天说陈明是笨蛋,明天说成刚是“弱智”,只有自己才是天才。于是,爸爸便给他讲了下面的故事:有只小老鼠外出旅游,恰好遇见两个孩子在下兽棋,小老鼠就悄悄走近去看,结果发现了一个大秘密:尽管兽棋中的老鼠可以被猫吃掉、被狼吃掉、被虎吃掉,却可以战胜大象。于是,它由此认定,只有老鼠才是真正的百兽之王!这么一想,小老鼠就得意起来。从此以后,它既瞧不起猫,又看不起狗,甚至还拿狼开心。有天居然还大摇大摆地爬到老虎的背上去了,恰好老虎正在打瞌睡,懒得动,小老鼠于是更加得意忘形。它趁着黑夜钻进了大象的鼻子,大象觉得鼻子痒痒的,就打了个喷嚏,小老鼠立刻像出膛炮弹似的飞了出去,飞呀飞呀飞,飞了好半天,扑通一声掉到臭水坑里!孩子,“自”“大”加一点就是“臭”。今年是鼠年,你这只小老鼠会不会也掉到臭水坑里呢?要想不会,就必须遵守一个前提,这就是永不骄傲!

听了爸爸的故事,王强很快便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这位睿智的爸爸对孩子的缺点并未直接斥责,也未生硬地给孩子讲述大道理,而是以故事的方式巧妙比喻,让孩子自己去领会言外之意,可谓举一反三,收到了极好的说服效果。

一般来讲,用故事来说服孩子分以下几种:

1.借故事人物来激励孩子

以故事中的正面人物形象,为听者树立一个榜样,是人们常用的劝告他人的一种方法。在将故事中的人与听者的类比过程中,明白无误地将自己的情感和主旨传达出来,因此十分富于感染力和鼓动性。

数学家苏步青上小学时,成绩特别差,年年期末考试都是倒数第一——这种情形,就如同把名次靠前的同学的名字“背”在自己身上一样,所以人称“背榜生”。一次他又逃课了,爸爸找到他,告诫道:“你不读书,别人怎会看得起你呢?看不起你的原因,不就因为你是背榜生吗?如果你考前几名呢?你知道牛顿吗?他也长在农村,到城里念书时成绩也不好,同学都欺负他瞧不起他。一次,一个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还故意把他打得趴在地上——他凭什么?不就是成绩比牛顿好、身体比牛顿壮吗?别看平时牛顿不敢惹他,这回可不一样了。只见牛顿猛地翻身跳了起来,将那个打他的同学逼到了墙角。那同学一见牛顿如此勇猛,不由害怕了,只得认输,从此也再不敢欺负他了。从这件事上,牛顿得到了启发,只要有骨气,肯拼搏,就能取胜。从此他努力学习,终于取得全班第一的好成绩。”一系列的反问中,苏步青第一次听到了一位大科学家如何克服自身弱点、奋发图强的事迹,这无疑使他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同时,从这个故事中,苏步青也吸取到了前进的力量。从此他不断地发奋学习,终于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根本的改变。

2.借故事人物来表达情感

任何人讲故事都带有自己一定的人生感悟或情感体验。不过,如果能自比故事中的人,便更容易将个人的情感体验巧妙地融入人物或情节之中了,同时还可能最大限度地拓展故事本身的内涵,并借故事中人物的口吻传达出这种意蕴来。这样的感情表白也显得更为强烈、流畅和感人。

3.借故事评述来阐明道理

有时候,我们面对的人和事,如果恰好有同类型的、相似的例子或故事可以利用,也不妨拉它来同孩子的故事作一番对比,从而引申出某个道理。这样,由于对比鲜明、生动,往往能使孩子在不经意中得到自我反省的机会,从而接受父母的意见。

4.借故事意蕴来启迪心智

人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于孩子的懵懂和迷惑之处,如果能有针对性地利用富于哲理性的故事,来暗示自己的某种用意,就可能在孩子心灵中播撒下一片阳光。借用寓言本身所蕴含的哲理,委婉地传达出自己的看法,暗示一种告诫之意。这比直接的劝告更容易为听者接受。

5.借故事情趣来开导孩子

有些寓言故事颇为幽默风趣,看似笑话,个中却一语双关,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且富于讽喻或谐趣感,显得既中听又耐听。如果我们能将这类故事巧妙地引入谈笑风生的讲述之中,就能不露声色地将自己的意思传递给对方,从而收到含蓄隽永、回味不尽、一石二鸟的效果。

不粗暴专制地对待孩子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父母应耐心细致地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告诉他哪儿错了,为什么错了,同时还要告诉他,同样的错误不要重犯,要及时地纠正,要吸取教训。切莫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

葛竞刚是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最近,老师发现葛竞刚变了,以前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发言的他,现在变得沉默寡言,总是一个人发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老师经过细心的了解和与葛竞刚耐心地谈话,才知道了葛竞刚变化的原因。

葛竞刚以前特别爱说话,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把学校发生的趣事说给父母听,可葛竞刚的父亲是位车间工人,没什么文化,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葛竞刚身上,希望葛竞刚将来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因此对葛竞刚的学习抓得特别紧。他觉得葛竞刚说的这些话都没用,纯粹是浪费时间。因此葛竞刚说话时,父亲总是会打断他:“别说了,光说废话,一点用也没有,你把这心思放在学习上多好,快去做作业!”一次葛竞刚说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正说得兴高采烈时,父亲说:“说了你多少次了,别说这些废话,你还说,再记不住,看我不打你!”吓得葛竞刚一个字也不敢说,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

葛竞刚以前也特别爱提问题,总爱问个“为什么”。开始时,父亲还回答,后来葛竞刚问得多了,父亲不耐烦了:“别问了,就你那么多事,问那么多干嘛,去,学习去!”父亲把眼一瞪,葛竞刚不敢再说了,因为他知道父亲脾气不好,生气了会打人的,慢慢地,葛竞刚在家里的话越来越少了,每天放学都闷在自己的房间里,因为父亲也不让他出去玩,渐渐地葛竞刚的性格也就变了。

家长总是喜欢随意打断孩子的诉说,用命令压制孩子,不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必然造成亲子之间沟通的障碍。这样,家长也就听不到孩子内心的想法,听不到孩子的心声,了解不到孩子的所思所想,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家长也不会知道,问题也就不会得到及时解决,这对孩子的心理必然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另外,家长总是打断孩子的诉说,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孩子想说的话说不出来,总是憋在心里,也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利。

聪明的家长,在孩子倾诉时,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而是给孩子一个尽情倾诉的机会,这样家长才能更了解孩子,而且还会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更融洽。

在中国,自古以来父母对孩子最拿手的教育方法就是打。“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树不修不成料,儿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这都是历史上相传的教子经验。孩子犯了错,一些脾气暴躁的父母在恨铁不成钢的恼怒下,失去理智地对孩子进行打骂,想以此来促使孩子改正错误。

然而,打骂这种粗暴的教育方法,不但不能达到父母的教育目的,而且会使孩子形成说谎、冷漠、孤僻、仇视、攻击等心理问题,而这,往往会使孩子日后产生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造成孩子出走、自杀等令人终生遗憾的事情的发生。

心理学实践证明,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大多是因为父母采取了“单向教育”,他们不了解孩子的内心,刻板地说教,粗暴地打骂,无情地强制,在精神上虐待。这样不仅恶化了亲子关系,还让孩子丧失了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健全发展。

不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

强烈的“出格”思想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但孩子的“出格”思想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认识到了这一点,有助于正确对待孩子的“出格”,因势利导地教育孩子。

从零开始的修仙家族崛起记  顶流她是内卷之王  我真不是实干家(没有人比我更懂金融了)  墨菲定律  被流放后我怂恿上司造反了  嫡皇孙五岁半(清穿)  向导他真的不想卷[重生]  我把系统上交了  幸存者偏差[无限]  道友你剧本真好看  简单恋爱学  表小姐要出家  绝代医王  绝品医仙在都市  本路人今天也在路过男主片场[娱乐圈]  梦中惊悸[无限]  [综英美]哥谭市长模拟器  万人迷废物如何绝地求生[无限]  头号战尊  首辅大人的锦鲤医妻  

热门小说推荐
重生暖婚:总裁轻轻宠

重生暖婚:总裁轻轻宠

世人只知道,才华横溢的莫诗意最大的梦想是日进斗金,迎娶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却没人知道,重生前的莫诗意爱他爱到没了自我,最后却落得个人人欺压丧子身死的下场。于是,重生后的莫诗意忙着赚钱复仇,压根不想碰一下那个嘴上说着滚蛋,身体却很诚实的大尾巴狼!只是,什么时候变成了他跟在自己身后追着跑?明明上一世恨不得将她挫骨扬灰,这一世不仅在第一时间帮她虐渣立威,更是自荐为她暖床?莫诗意呵呵冷笑,不好意思,本...

厂妹的秘密

厂妹的秘密

我跟隔壁的大姐签了三年卖身契,就彻底沦为了她的奴隶...

雪中燕王朝

雪中燕王朝

乱世天下,江山美人,再忆今生,恍然如梦梦里霸王无别姬,却知归路。...

将军大人非礼啦

将军大人非礼啦

站在云中郡的城楼之上,看着远处辽阔的草原,时铮顿时豪情万丈我时铮这辈子,疆场驰骋戎马一生,走过长安城未央宫的大染缸,漫步张掖酒泉敦煌的屠戮场,经历过朝代更迭的风云诡谲,并亲手将皇帝送上帝座,我时铮的一生,最是波澜壮阔,最是程袁悠悠飘过大哥,你说够了没有,大嫂让你回家带孩子。时铮...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