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王朝已走投无路,帝国已病入膏盲。正因为走投无路,才必须杀出一条血路。从这个角度讲,王安石他们是对的。同样,正因为病人膏育,所以不能乱下猛药,只能慢慢温补,不能动大手术,只能保守疗法。从这个角度讲,司马光他们是对的。但不管谁是谁非,变法却总归是要失败的。因为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变法失败的后果极为严重,因为它意味着王朝根本就没有可能通过自身的变革,来自强自救。要知道,王安石的变法,完全是为了维护和巩固王朝的统治,完全没有触及帝国制度的根本和要害,而且得到了帝国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和赞许。这样一种改革尚且不能成功,就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帝国制度是如何的无药可救。
其实并不需要什么宏大的历史观,就不难看出问题的严重性。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农业民族,中国人一般是不太喜欢什么标新立异、变化多端的。因为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最好是风调雨顺,天下太平,大家都按既定方针办,谁也不要折腾谁,更不能全国都种试验田。同样,治理一个超级大帝国,也最好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保持稳定,不要心血来cháo就搞运动。老子早就说过:&ot;治大国若烹小鲜。&ot;(《老子》第六十章)。小鲜就是小鱼小虾。烹小鲜如不断翻炒,就一塌糊涂;治大国如频繁运动,就民不聊生。所以韩非子说绝不能频繁变法,因为&ot;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ot;(《韩非子&iddot;解老》)。能够不变,最好别动。
当然,完全不变也不可能,事实上历朝历代也都在变。但即便要变法,也只能文火慢熬,不能大张旗鼓;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而且,只要能够维持,则能不变法就不变。事实上如果真能如此,倒也不错。问题是由于帝国的惰性,循序渐进往往等于纹丝不动,文火慢熬则往往等于一潭死水。结果是积重难返,变也不是,不变也不是。变则千头万绪,不变则问题成堆,慢慢变又时不我待。因此,当一个王朝下定决心厉行变法时,那就多半是非变不可了。非变不可而又不能成功,后果之严重也就不言而喻--王朝失去自我调节的最后一个机会。求治不得,只有动乱。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即王安石变法失败后三十三年),郓州宋江反;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睦州方腊反;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河北、京东张迪等人又反。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席卷全国。
动乱也是逼出来的。因为对于一介糙民而言,造反起义的风险实在太大,成本也实在太高。它付出的,可能会是整个家族的血的代价。皇帝再昏馈,官府再无能,朝廷再软弱,在这个问题上也不会含糊,动起刀来也绝不会手软;而民众要和朝廷作对,也多半都是以卵击石螳臂挡车。所以,不到万般无奈,糙民们都不会轻易言反。但如果他们的活路全被堵死,那么,账就是另外一种算法了:束手待毙,坐等死亡,是死;揭竿而起,战死沙场,也是死。前一种选择必死无疑,后一种则不一定,因为还有战胜的可能。而且,一旦夺取全国政权,那红利可就大得吓人。就算没有红利,不能扳本,能过把瘾再死,也值!
所以,造反起义的事,有时又是很容易的。因为一旦成功,对起义者本人尤其是起义领袖而言,那可是一本万利。因此历朝历代都有人尝试,有人效法,有人铤而走险,甚至有人制造动乱,目的是取现政权而代之。但不论何种情况,对于我们民族都是灾难深重。生产活动大面积停止,人民群众大批量死亡,文化遗产大规模破坏,国家局势长时间动荡。在官兵和起义军的战斗中,双方往往都会荼毒百姓,滥杀无辜。黄巢见人就杀,逢人便砍;张献忠杀人如麻,血染江河;太平天国则至少让大清人口减少上亿。实际上,哪一次战乱不是让普通民众析骨为炊,易子为食?又有哪一次动荡不是使中华大地人死如林,骨积如山?正所谓&ot;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ot;(曹操《篙里行》)。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奈何天下兴亡,还要匹夫负责?
问题还不仅仅在于无人负责,更在于帝国需要这种破坏,因为每次破坏之后便是它的新生。农民起义的最大好处或者说历史功绩,就是能够促成王朝的更替。新王朝由于畏惧造反忌惮灭亡,往往在建国之初实行较为开明的政策,放松钳制,减轻剥削,收敛贪欲,与民休息。这对于帝国制度来说,其实是重新回到了它的正常轨道。这个轨道是每个王朝在其中后期一定要偏离的,而且这种偏离也是无法通过王朝自身的改革来纠正的,因此只能寄希望于动乱和动乱之后的改朝换代。帝国制度需要这样一条出路,而且它也只有这样一条出路。
第五章内在矛盾六出路何在
帝国制度依靠天下大乱这样一种近乎自杀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生命,这似乎匪夷所思,然而却是事实。实际上,作为制度的帝国和作为政权的王朝是不一样的。
作为政权,没有哪个王朝愿意灭亡;但作为制度,帝国却必须定期不定期地把偏离了自己正常轨道的代理集团(现存王朝)送上历史的断头台,并为自己寻找新的代理人(真命天子)。
那么,所谓帝国的正常轨道是什么?
帝国的正常轨道,就是符合其存在合理性的社会状态。我们在本书第一章已经指出,帝国制度的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甚至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乃是一种必然。就中华帝国而言,这些条件包括: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成员主要依靠铁制农具和家养牲畜进行农业生产,其收人在维持基本生活需求之后略有节余;二、在当时技术条件(车马、道路)所能到达和控制的范围内,各地区和人民的经济生活方式大体相同(即都达到并不超过上述生产力水平);三、这些地区和人民都面临着共同的威胁(比如自然灾害或游牧民族的侵犯),必须共同防御,因此有组织成一个统一国家的需要;四、这些地区和人民之间不存在当时技术条件无法逾越的天然障碍(高山、大海、沙漠),军事上便于征服,政治上便于统治,经济上便于平抑,文化上易于认同。在这些条件下,帝国制度是可行的。
因此,最适合帝国制度,或者说,帝国时代的&ot;最佳&ot;国家状态是:疆域不大不小(以自秦开始的传统疆域为宜),人口不多不少(以二千万至五千万之间为宜),经济水平不高不低(以一般民众正好维持温饱为宜),政治状态不好不坏(好不能好到强大无比,坏不能坏到民不聊生)。疆域太小,人口太少,经济水平太低,历史选择的就是邦国而不是帝国。反之,疆域太大,人口太多,中央集权的管理成本就会大幅度增加,直至帝国无法承担;而经济水平太高,则会形成破坏帝国秩序的异己力量。当然,政治状况太好也不行。政治状况太好、国家力量过剩,君王就会穷兵黩武,侵略扩张,同样会导致王朝的覆灭。所以,王朝必须将自己的国家状态控制在上述尺度之内,或者虽未达标,却有发展的可能。新王朝建立之初,就是这种状态。因此一个新王朝只要政策和决策不出偏差(出偏差者则如晋、隋),就总能维持一段时间。如能逐渐达标,便是治世;等到正好达标并略有超出时,便是盛世了。而后,则是盛极而衰,除非它能对自己的发展进行控制。
易中天品三国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山顶上的传说 费城风云:美国宪法的诞生及其启示 十六岁少女 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 高高的树上 灵魂的事 务虚笔记 记忆与印象 活着的事 从星空到心灵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孤女俱乐部 我与地坛 史铁生散文文论集 智慧的星空:聆听大师心灵的声音 汉代风云人物 女生贾梅 病隙碎笔
...
作者玩火的狐狸的经典小说夫君带我踏平仙界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没有记忆实力低微,却误入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这里资源贫瘠人情冷漠时有暗杀,更糟的是,她的体内还入侵着一只随时会爆发的怪物!幸好,她有一个因缘引导系统,给的每项奖励哪怕只是一只眼珠,都能让她横行此世界,吊打原住民!只是,为什么她的家中,出现了奇怪的身影?为什么这个系统的引导,都带着特定的目的?这一切,似乎都不简单...
作为一枚天才神医,因为救了不该救的人,江静姝得罪权贵后被人秘密刺杀。再一睁眼,却被一群土匪抗在马背上,差点憋得气都没喘过来!等她刚从自己的处境中回过神来,就被人一件嫁衣,送上了花轿!和土匪头子成亲,给土匪头子做奶妈,还要和极品小姑斗智斗勇。等等,她的理想抱负似乎有点不对劲?不!她应该发家致富,坐拥美男,走向人生巅峰啊!一脸黑沉的楚某人你确定你的抱负这么伟大?哆哆嗦嗦讨好的江大美女帅锅把刀放下,咱们有话好好说...
超级浮空城是诸生浮屠精心创作的玄幻小说,笔趣阁实时更新超级浮空城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发表的超级浮空城评论,并不代表笔趣阁赞同或者支持超级浮空城读者的观点。...
主角是苏念苏曦的小说是姐,我才八岁,你让我打kl,这本小说的作者是啵啵奶茶写的一本都市生活风格的小说,内容主要讲述又名姐姐的操作好下饭江城。御景华庭中档小区。405号的副卧室中。八岁的苏念发出不符合自己年龄的叹气声。唉,真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2018最好看的都市修仙小说林天当起了天庭的快递员。佛祖,你最新的吃鸡游戏本到了,你查收一下!啊,终于来了,谢谢你了林天,要不是你教我玩吃鸡,我都不知道这一个游戏居然这么好玩!玉帝,你最新的手机到了,你查收一下!啊,终于来了,林天你上次说的斗破苍穹我看完了,还有什么好看的小说不?王母,你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