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30章(第1页)

这是不还果,这一生过完就结束了,是三果了。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三果罗汉就高了,说不来人间,也不一定,他还是来,因为他已经无生死可了,来也不怕,只是罗汉有隔阴之迷,投一个胎就迷掉了。到了三果以上,定力高的人可以不迷,自己知道。

我自己这些年没有到处跑,所以也没有听到什么;年轻在大陆时到处跑,听了许多奇事。譬如我有一个四川朋友,他就告诉我记得三生的事情,他是很有名的一个名人,学问好,文章好,当然他也不轻易讲这种事。到了三果的再来人,有时候他明知而不说,因为他生死可以来去自由。有些人入胎不迷,住胎的时候迷掉了;有些人入胎住胎都不迷,出胎那一刹那迷掉了,各种情况不同,都是因为三果罗汉定力程度的差别而产生的结果。这一品讲三果罗汉「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就是因为三果罗汉生死来去比较自由的原故。

罗汉的前途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讲到阿那含的果位,不再来人世间这个欲界了,实际上来不来呢?还是要来;就是到了四果阿罗汉,也不是绝对的不来。大阿罗汉一定八万四千大劫,地球形成又毁,毁了又成,但是他不出定则已,一出定怎么办?也只有回向大乘,由般若智慧的解脱,才能成佛。所以小乘的前途,还是要回向大乘,由小乘的声闻,向这个大乘,才能真正成就。也就是说,真正四果的阿罗汉,「实无有法,名阿罗汉」,就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法证到空。如果你还有空的境界,就落在边见了。如果说你是无边,则又落在见取见了,这都是见地不真。

所以真正的空,是没有空的境界可得。我们现在有少数的同学朋友们,打坐坐的很好,自觉进入空的境界,可是你千万不要把空的境界,弄成只有比身体大一点点的范围!那不是空,那是一个洞,那样的空是落入边见的小边见。

为什么人会有空的范围而落在边见呢?原因是智力有限,人的智力与心力有限度,所以才会产生这一种见解。所谓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它是没有限度,没有范围的无限。最后我们看他的结论,这是须菩提讲的: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认为,到达了阿罗汉的境界,他没有丝毫我已证果的念头存在。如果有这一

念在,一念就是万念,这一念就会牵连到重重叠叠,所以华严经称为帝网重重。帝就是大,我们的思想、感觉、情感,像一个无比大的大网,只要一个网眼洞动一下,其它的眼洞都跟著一起动,就是所谓帝网重重。我们修持的业力,心性的业力,一念动,百千万亿念都牵动其中。说有一切有,说空一切空,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说,大阿罗汉,如果有自觉已证到阿罗汉的境界,他的我人众生寿者四相都有,他只能算是个货真价实的凡夫,根本没有得道。拿禅宗来讲,如果有人说他已经「悟」了,那就是言旁口天的「误」。有人还自认为是大彻大悟呢!当然罗!那是大错大误!就像一个人身上有一万块钱,他绝不会在街上到处向人去讲的,这是个普通的道理,更何况一个得道悟道的人,决不会自觉有道了。须菩提接著报告自己的心得。

世上的第一名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须菩提说,佛说他(须菩提)已经证得了无诤三昧,一切无诤。你骂他也好,恭维他也好,你喊他是天王老子也好,他都无所谓。不是没有听到啊!只是他听到心中平常的很,既无欢喜亦无悲,是非一门,一切无诤。

说到这里,我想到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这个人的才华还不在老残游记,而是老残游记中桃花林遇仙的六首诗。实际上这些诗都是刘鹗自己所作,后来有人在墙壁上看到这些诗,其中有一句「回首沧桑五百年」,惊奇得不得了,等他出来的时候,那个人赶快跪下来拜,以为他就是神仙,其实那只是刘鹗作的诗。作诗总是乱打妄语的,我作诗也是一样;但是刘鹗的诗有时境界很好,我们因为讲到无诤三昧,引用刘鹗的诗:

曾拜瑶池九品莲  希夷授我指玄篇    光阴荏苒真容易  回首沧桑五百年

这一般人佛学都通得很喔!只能讲他佛学很通达,修持功夫不见得。

引用维摩经的境界,这就是天花著身。佛给须菩提的评语,说他已经得到无诤三昧,但是下面一句话你注意啊!「人中最为第一」,还是人啊!是人类当中学问道德最高的。以学佛四加行来讲,人中最为第一就是世第一法,做人到了最高处,道德修养都是第一名,人中最为第一。佛给他的下一个评语「是第一离欲阿罗汉」,这是讲须菩提在的时候,佛给他的评语,还只能够超出欲界,所以是离欲阿罗汉。至于能不能完全跳出三界,在当时还不一定。后来西游记写须菩提收孙悟空的时候,那已经很高了(众笑),但是在佛讲金刚经的时候,须菩提的程度只是离欲阿罗汉,绝对无欲而已。

这个欲是广义的,不是指男女之间情爱之欲,是指一切的欲,连修道,贪恋打坐,贪恋清净的那个欲望,都是欲。须菩提已经空了一切的欲,所以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

他说,尽管你老人家给我这样一个评语,说我已经达到这样一个境界,但是,他说,我绝对没有这样一个观念,我不会认为我已经到达了人中第一,我更不会认为我已经得到阿罗汉道。

【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这话怎么讲呢?假如佛给我这个评语,已经证到了离欲阿罗汉,是人中第一,在同学里头是第一,我自己想都没有想,丝毫没有这个观念;假定我心里头有这么一点观念,您就不会说我是一个乐于寂静的行者了。寂静,就是彻底清净的人,喜欢住山,自然就有一个寂静的庙,庙在那里?庙就在你心中,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古人的一首诗:「人人自有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这一品就是说明四果罗汉的修法,金刚经上所讨论的重点在什么地方?无所住,到了这个极果,心中还有这个得道的观念,那就已经有所住了,那就错了。所以我给他的结论偈语是这样的:

第九品偈颂

四果阶梯著意成  由来一念最难平    儿啼黄叶飘然落  诳捏空拳大小擎

「四果阶梯著意成」,罗汉有四个果位,大乘菩萨道有十地,这些是如何区分呢?其实都是见地问题,所见的范围,所见的程度,也是一念的关系。四果这个阶梯怎么来的?是由作意而成。

「由来一念最难平」,人生学佛修道,这一念能平静,则万法皆空。但是这一念最难平,这一念就是当下一念,由于贪嗔痴慢疑的感受及执著,当下这一念不能平,因此所有的修持都是白费了。

何如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  易经杂说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笨狗  唯识与中观  烈狗  小崽崽他超行的  白话易经  温故而知新  严拓  孟子旁通  如何修证佛法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历史的经验  斯文败类  论语别裁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我说参同契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热门小说推荐
霓鸾

霓鸾

上官霓原本已经想好要多喝几碗孟婆汤,忘掉这辈子的倒霉事。...

这个世界挺怪

这个世界挺怪

重生过去畅想未来梦幻现实,再塑传奇人生!...

独宠影后古妻

独宠影后古妻

独宠影后古妻这是一个腹黑霸道大总裁爱上扮猪吃虎穿越古妻后宠宠宠的故事...

苍狼战婿秦展风夏惜月

苍狼战婿秦展风夏惜月

六年前,他成家族弃子,遭受陷害,与女人发生关系,被迫离开。六年后,一代战神,重返故里,只为让妻女幸福一世。...

古妖血裔

古妖血裔

李羡鱼二十岁那年,收到了父亲的遗产,一个年芳十八,貌美如花的祖奶奶。李羡鱼祖奶奶,为什么你这么年轻。祖奶奶因为我十八那年就死了。李羡鱼Σっ°Д°っ...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