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胁尊八十出家,昼观三藏,夜习禅思,乃有济。
胁尊者是在佛陀灭度大概是六百年左右出世。他本来是修学外道,到八十岁的时候就跟随佛陀出家了,他是有部的,娑婆多部的出家。出家以后就随比丘去托钵,这个城中的少年就讥嫌他说,你这个老比丘八十岁才出家,年老力衰,无所进取,托居清流,图之饱食。年纪大了才出家,在道业上已经很难成就了,就这样讥嫌他。
胁尊者这个人有志向,立定一个誓愿说:我三年之内一定要断三界欲,精通三藏,一方面断三界欲,一方面精通三藏。所以他怎么做呢?就是“昼观三藏,夜习禅思,乃有济。”白天在解门上用功,晚上在行门的止观用功,解行并重,终于成就了阿罗汉,三年之内果然是精通三藏,也成就了阿罗汉果。
看这个意思,这个修行还不在乎你几岁出家。这个修行不是蛮干盲干,不是说你心力强就怎么样。《楞严经》讲一个譬喻说,说绳子打了一个结,我们如果不知道善巧,只是往两边拉扯,只有让这个结越结越深。你一定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从中间把那个结解开,要有善巧。就是说我们在三界的流转,它是一个轨则,“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因为有无明,所以就会有有漏的业力,有这个有漏的业力,就创造了一个有漏的心识,有这个有漏的阿赖耶识,就去得果报,惑业苦。
那怎么办呢?“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你一定是要把生起杂染因缘的这个因地给消灭了,这个果报才会消灭。就是你要知道一切法生起的根源,它是怎么生起的,它是怎么还灭的,你一定是掌控了这个原则才可以。那么你只是心力很强,横冲直撞,你只有一次一次地加强你的邪见,更加增长邪见。所以这个地方蕅益大师很慈悲地指出这个修习的关键点就是——“讨究佛法第一要务”,提出这样的一个观念。
第一段是一个总标,把这个佛法的重要性标出来,再看第二段。第二段蕅益大师就破除当时的一些错误的观念,先提出观念的相貌,再正式地破除。
有谬云,年少力强,宜习教典,年衰力弱,只堪念佛。
在当时就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说,你这个人年轻出家,非常好,精神体力旺盛,好好地研究教理;那么你这个人年纪大了,算了算了,好好念佛就算了,只堪念佛。当然这样的观念会错误地引导很多修行人。蕅益大师提出他的破斥:
岂年少不必念佛,年老不可习教,将谓如来教法,仅同举子业,博名利于半生者乎。
难道说年少就不必念佛,年老而不可习教?我过去就遇到这样的比丘,他跟我讲说,他说他不要研究教理,他要好好修行就好了。我说你为什么不研究教理呢?他说他不做法师。其实这个研究教理不是做法师用的,这个教理是你自己要受用的,这个做法师那是随顺因缘,你从自受用,这个时候你对佛法的感动,你对佛法的感恩,你觉得你有一份的使命感,把你曾经受益的法流通后世。不是说你一开始就认为说,佛陀讲那么多经论是讲给别人听的,那么这样子“将谓如来教法,仅同举子业,博名利于半生者乎。”佛法跟世间的行业是一样的,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苦读圣贤书就是为了得到半生的功名。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学习佛法的目的是要自受用,是在引导我们修行,并不是说你不弘扬佛法你就不研究教理,不是的。不管你年轻、不管你年老,你一开始下手,就是解行并重,一开始下手就是解行并重。
这个举我们净土宗来说好了。净土宗的一个重点——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为学道之通途,然后才有所谓的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之正宗。换句话说,我们求生净土的一个根本理想是——为菩提道求生净土。假设我们没有真实地发起菩提心,那么我们念佛这个目标就开始模糊,因为诸天也是种种的七宝池、八功德水,它也是种种安乐的境界,而净土之所以不共于诸天,就是在于净土它有一种清净的圣道的功德。所以说,如果我们刚开始没有从大乘经典生起一个要成佛的愿力,只是一昧地念佛,把这个佛号念得绵绵密密,把妄想暂时地伏住,而内心当中没有一个真实的要追求圣道的决心,这样子跟净土是不相应的。
那么我们怎么知道这样子的一个观念呢?那就是研究《弥陀要解》才知道的,不是我们一路念佛就能够知道,“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不可能有这种事情。不是说你一路念佛你就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这个
“止”是不能引生智慧的。止是成就禅定,智慧的因缘是来自于闻思的基础。
所以莲池大师他也说,他说,我一生崇尚念佛,但是勤勤恳恳劝人看教。因为我们不看教理,我们很难明白这句佛号应该如何地正确地去操作这句佛号,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你应该以一个深信切愿的心情来正确地操作佛号,我们不明白。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对这个教法一定要有一个观念:
教法不是要说给别人听的,是用来引导我们正确地去修行的!
是这个观念。这个地方蕅益大师是破除当时的一个邪见。第三段,蕅益大师作一个总结,结示劝修: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大士所以舍全身求半偈也。
蕅益大师的总结当中说明这个闻法的殊胜:“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我们先看
附表八——释[一入耳根,永为道种]
把这个“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作一个解释。
这个“一入耳根”,本来我们的果报体有六根门头,这个六根都能够去熏习佛法,但是站在娑婆世界的因缘,我们耳根是最利,我们听闻佛法比自己去看佛法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记忆,所以就以这个耳根来作代表。佛法的因缘,它进入到耳根以后,它永远是一个圣道的因种,是这个意思,这个地方等于是赞叹闻法的殊胜。那么关于这一点,我们看这个表解说明。
在《成唯识论》上解释说什么是佛法呢?就是净法界等流正法——清净法界等流正法。这个地方我们分两个部分来说明:
一、“清净法界”:是一个佛陀自受用的境界。佛陀那一念明了的心性是“游于甚深法性三昧”,佛的那一念清净光明的心是安住在一个大般涅槃的境界,是一个毕竟空、无我无我所的境界。那个当中是我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是离一切相的境界。
二、“等流正法”是怎么回事呢?
就是佛陀那一念清净的心生起的大悲心,从大悲心当中流露了很多很多的文字。那么这个文字虽然它不是正法,但是正法的等流,它是随顺于正法,就叫等流正法。就是文字的本身不是正法,的确,但是它有一种力量能够引导我们趋向正法,所以把它安立作等流正法。这叫清净法界所流露出来的等流正法。
“一入耳根”这句话我们分成三个次第:
(一)闻慧
我们一开始是一个闻慧,听闻正法,内心当中有一个正见。这个地方的正见主要是讲四圣谛:苦、集、灭、道。让我们知道生命是有一定的轨则的,有一定的因果——由杂染的惑业去创造痛苦的果报,苦集的流转门;由清净的戒定慧的道谛,出现了安乐的涅槃,就是这个还灭门,就是世间上有两种因果,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杂染的因果、清净的因果。
这当中,我们依止正见能够生起一念的惭愧心,崇重贤善、轻拒暴恶,让我们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赞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呵责的。虽然我们不能马上做到,但是内心当中已经有一个好坏的明确的标准在引导着我们,就是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我们内心当中已经有一个判断能力了。那么由这样的判断能力,当我们出现了过失的时候就有一个惭愧心在摄受我们,就多少地折损了罪业的力量,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称为闻慧。虽然不能调伏自心的身口意的罪业,但是他内心有惭愧心,已经有惭愧心生起了,这个是闻慧的一个内涵。
(二)思慧
当然,我们一个有目标、有理想的人会不断地进步,那怎么办呢?就是思慧——正思惟。我们把这个工作忙完以后,也会在寂静的当中先修止,先把内心的散乱心把它调伏下来,在寂静的心当中去观察生命的真相,这个时候就是思惟——思惟生命的缘
小球市之星[竞技] 为提升资质屠个村怎么了? 九敏,让你带娃,你秀翻娱乐圈? 从零开始的美少女攻略之路 凌天诛神录 快穿,无心大佬不懂爱 我的代穿任务 求求你,打我吧 娱乐:人设这玩意,狗都不要! 沙雕师妹卷疯整个修仙界 最强治愈师 除我以外,全员读心 小心那个精神体! 动物世界高危职业被听心后怀崽了(快穿) 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拐杖 穿书后水泥工爆改豪门团宠 抬头见喜 邪恶进化:从蜘蛛开始毒杀万物 穿越八零:恶毒女配攻略最强军官 天呐!种花家拥有活体母舰
为了保住恩人的公司,她去偷拍自己丈夫却没想到被认出。原来你就是我的妻子?不,不是,你认错了!他勾唇认错了吗?我好好看看是不是认错了!她哀嚎你丫根本不是人...
汇聚铁血男儿,开创佣兵之城!在燕云十六州的土地上,我不想再听到,汉家百姓在蛮族铁蹄下的呻吟声!什么?佣金哪儿来?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财富在大宋汇聚,钱自是大有来路!政策支持?太祖说了我以二十匹绢购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过十万人止费二百万绢则敌尽矣。这,就是政策!什么?还有人手哪儿来?呵呵,宋,不缺少铁血儿郎!宋的湮灭,只因他不够野蛮。而昆哥我呢?恰好比较野蛮。从亡命天涯路,到建立铁血佣兵城从朝廷通缉犯,到权掌天下的佣兵王。太史昆这么个无良青年是怎样做到这些的?让我们跟上他的脚步,去看一看小混混在十二世纪初的发迹之路。...
完结小说王者苏念苏曦是啵啵奶茶倾心创作的一本都市生活类小说,本小说的主角苏念苏曦,内容主要讲述又名姐姐的操作好下饭姐,我才八岁,你让我打kpl江城。御景华庭中档小区。405号的副卧室中。八岁的苏念发出不符合自己年龄的叹气声。唉,真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特种兵王雷猛接到首长安排的特殊任务,冒充学生混进大学校园内,寻找潜伏在这里的敌特,代号野花。他混迹在校园内,野花还没找到,却被各式风情的校花给包围了。乱花渐欲迷人眼啊!渐渐地,雷猛发现野花的真实身份竟然这是一个骑士保护公主勇斗恶龙的故事,但可怜骑士只有一个,公主却越来越多!...
故老相传,超脱于修真界之外,有一个浩瀚的仙界,百族林立,有莫大的机遇,有无尽的天材地宝,更有无尽的修炼福地。龙颜,身怀九个元婴的怪才,一步步踏上修仙之路,他该如何求仙证道,斩尽九天十地,成就无上仙路。...
主人公从一次公务员考试后被人顶替了职位,成了一个毫不起眼的普通政府工作人员,却在短时间内领悟了官场法则,历经县市省三级,成为一个高级领导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