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5章(第1页)

这是讲历史上比较大的事。我们看社会上许多小人物,一旦死了,他这一生到底是好人,或者是坏人,我们到殡仪馆中去仔细推详看,也很难断定。

所以曾子特别提出来,一辈子作人都&ldo;战战兢兢&rdo;。&ldo;战战&rdo;是发抖的样子,&ldo;兢兢&rdo;就是脚都不敢踩实的样子。&ldo;如临深渊&rdo;,好像站在悬崖边缘,脚下是万丈深潭,偶然一不小心,就是&rdo;一失足成千古恨&rdo;了。&ldo;如履薄冰&rdo;,初冬刚结薄冰,或早春要解冻时,走在河面上,要有功夫、有本事,一个疏忽,掉下去就没命。作人一辈子,要想修养到死都没有遗憾,如孟子所说&ldo;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rdo;,实在是伟大功夫。人骗人是常事,最妙的是人还都喜欢骗自己。可是到了自己要死的时候,仍骗不过自己。要想做到对人内心没有亏欠,就&ldo;如临深渊,如履薄冰。&rdo;了。

这三句话是曾子病到手脚都不能动了,然后告诉学生,人生是如此之困难,尤其是利害关头,能不能为忠臣,能不能为孝子,就在这么一念。如果怕自己吃亏,就掉下去了。&ldo;而今而后,吾知免夫。&rdo;他说我现在告诉你们,我手脚都失去知觉了,已经死了一半了,到这个地步,我才敢说大话,我不会再犯错了。这就证明,学问并不在文章写得好或知识渊博,而在作人处世的修养,孔门是最注意这一点的。

这里前后三节是紧密相连的。也就是曾子有病,快要死的时候,鲁国的一个大夫孟敬子来问他。问什么问题,书上没有说明。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这个话怎么讲呢?曾子答复他说,我告诉你,鸟将死的时候,它叫的声音一定很悲哀,(这是自然界的现象,不但是鸟,所有的动物,将死的时候,叫的声音都很凄凉。)人类将死的时候,所讲的话,多半是好话。(要注意,不是完全。像以前有些土匪,被拉去枪毙,临死的时候,还要讲狠话,&ldo;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rdo;并不是好话。)一个普通人,在快要死的时候,对人生的看法,往往比较冷静,吩咐的话也多半是善言。为什么曾子要把这两句话说在前面呢?这就可见曾子的教育态度。换言之就是他说,我快要死了,你平常不大听话,我现在最后的话是很诚恳的、很严肃的对你说,希望你要注意。所以曾子把这两句话说在前面,以加重语气。于是曾子告诉他&ldo;君子所贵乎道者三&rdo;,这个&ldo;道&rdo;是儒家的、孔门的人生之道。就是说人之学道‐‐作学问、受教育有三个重点。曾子在这里所讲的三个重点,我们的确要注意。

第一点&ldo;动容貌,斯远暴慢矣。&rdo;就是人的仪态、风度,要从学问修养来慢慢改变自己,并不一定是天生的。前面说过的&ldo;色难&rdo;就是这个道理。暴是粗暴,慢是傲慢看不起人,人的这两种毛病,差不多是天生的。尤其是慢,人都有自我崇尚的心理,讲好听一点就是自尊心,但过分了就是傲慢。傲慢的结果就会觉得什么都是自己对。这些都是很难改过来的。经过学问修养的熏陶,粗暴傲慢的气息,自然化为谦和、安详的气质。

第二点&ldo;正颜色,斯近信矣。&rdo;颜色就是神情。前面所说的仪态,包括了一举手、一投足等站姿、坐姿,一切动作所表现的气质;&ldo;颜色&rdo;则是对人的态度。例如同样答复别人一句话,态度上要诚恳,至少面带笑容,不要摆出一副冷面孔。&ldo;正颜色,斯近信矣。&rdo;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社会上几乎都是讨债的面孔。要想做到一团和气,就必须内心修养得好,慢慢改变过来。

第三点&ldo;出辞气,斯远鄙倍矣。&rdo;所谓&ldo;出辞气&rdo;就是谈吐,善于言谈。&ldo;夫人不言,言必有中。&rdo;这是学问修养的自然流露,做到这一步,当然就&ldo;远鄙倍&rdo;了。

这是记载孟敬子问曾子,他问的什么问题不知道,可是曾子答复的话我们看到了。再从下文连起来看,可知孟敬子所问的,并不是前面曾子所讲的这三个问题。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猜想得到,孟敬子这位鲁国的大夫,一定问他,对于处理国家大事,还有什么秘诀?而曾子不管那些,把问题撇开了,只教他作人做事的道理。因此下面一句话说&ldo;笾豆之事,则有司存。&rdo;所谓&ldo;笾豆&rdo;是古代的祭器,用竹制成。在这句话里代表了&ldo;执政&rdo;之事。古代政治上的朝圭、朝服都有不同的标记,尤其如执法施政的文物,对此更注重。像以前宪兵的臂章图案,有人以为是狮子,其实不是狮子,是狴,古代执法的标志。相传古代有这种野兽,非常灵敏,能辨别好人坏人,遇见坏人一定用角去刺,对好人不刺。这些都是古代的标志。曾子在这里是告诉孟敬子,我只能贡献你作人处事的修养。至于你所问的政治司法上的事,不必来问我,自然有管理这些事的人在那里,你可以去问他们。后来汉文帝问丞相陈平天下钱谷出入方面的某些问题,陈平对以&ldo;有主者&rdo;;以及汉宣帝时的&ldo;丙吉问牛&rdo;都是同一道理。由此可知孟敬子所问的是笾豆一类的事,而曾子所答复他的,还是在教育他,要他注重作人,从内心基本的道德修养去做。学问好、德行高以后,不论从政或者做别的事,都能得心应手。这是一个基本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有关技术问题可以去问那些专家。

学问深时意气平

下一节是门人们记载曾子平常所教诲的。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这是曾子提出他同学颜回的美德:&ldo;以能问于不能&rdo;。凡是所谓天才、聪明有才具的人,容易犯一个错误‐‐慢,就是很自满,不肯向人请教。而颜回虽然高人一等,却唯恐自己懂得不多,唯恐自己没有看清楚,还要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一番。这也是诸葛亮之所以成功的条件,他的名言&ldo;集思广益&rdo;,就是善于集中人家的学问思想,增加自己的知识见解。对自己非常有利益。这也就是以能问于不能的道理。

但是有才具的人,往往不肯向人请教,尤其是不肯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儒家标榜虞舜&ldo;好察迩言&rdo;,所以能为圣人。虽然浅近的话,但往往能给我们深远的启发。&ldo;以多问于寡&rdo;的多指知识渊博。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知识非常渊博。&ldo;问于寡&rdo;,就是问于知识不如自己渊博的人。这是一种解释。

另一种解释是说从政的人,多半是通才,什么都懂;而&ldo;寡&rdo;可以说是专家,他专门研究一点,而这一点并不是学问渊博的人所能够知道的。渊博的人知其大概,不能深入;专家则对某一点有深入研究。所以渊博的人,一定要向专家请教。&ldo;有若无&rdo;他学问非常渊博,而在待人处世上表现得很平常,好像什么都不懂似的。&ldo;实若虚&rdo;内涵深厚,表面上看起来却很空洞,普普通通。&ldo;犯而不校&rdo;不如他的人对不起他‐‐下面的人对上面的人不敬为&ldo;犯&rdo;‐‐从来不计较、不记恨。这五点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如果以自己待人处世的经验来体会,几乎每一句话我们都没有做到。曾子说,我的朋友颜回,对这五点都做到了。孔子所赞叹的颜回,他学问的火候优点,在此可见一斑了。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严拓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烈狗  猫犬系男子  温故而知新  桃色镜头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你妈就在那里  小崽崽他超行的  唯识与中观  何如  卿宓  如何修证佛法  我爱吃肉肉  孟子旁通  易经杂说  修车沦陷  一树海棠压梨花  历史的经验  

热门小说推荐
霓鸾

霓鸾

上官霓原本已经想好要多喝几碗孟婆汤,忘掉这辈子的倒霉事。...

这个世界挺怪

这个世界挺怪

重生过去畅想未来梦幻现实,再塑传奇人生!...

独宠影后古妻

独宠影后古妻

独宠影后古妻这是一个腹黑霸道大总裁爱上扮猪吃虎穿越古妻后宠宠宠的故事...

苍狼战婿秦展风夏惜月

苍狼战婿秦展风夏惜月

六年前,他成家族弃子,遭受陷害,与女人发生关系,被迫离开。六年后,一代战神,重返故里,只为让妻女幸福一世。...

古妖血裔

古妖血裔

李羡鱼二十岁那年,收到了父亲的遗产,一个年芳十八,貌美如花的祖奶奶。李羡鱼祖奶奶,为什么你这么年轻。祖奶奶因为我十八那年就死了。李羡鱼Σっ°Д°っ...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