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4章(第1页)

绝大多数清廉之士,最高的成就只到这个地步。他们清,很清。他们批评什么事情,都很深刻,都很中肯,很有道理。但是让他一做,就很糟糕。高尚之士谈天下事,谈得头头是道。不过,天下事如果交给他们办,恐怕只要几个月就完蛋。国家天下事,是要从人生经验中得来。什么经验都没有,甚至连&ldo;一呼百诺&rdo;的权势经验都没有尝过,那就免谈了。否则,自己站在上面叫一声:&ldo;拿茶来!&rdo;下面龙井、乌龙、香片、铁观音,统统都来了,不昏了头才怪,你往地上看一眼,皱皱眉头,觉得不对,等一会就扫得干干净净。这个味道尝过没有?没有尝过,到时候就非昏倒不可。头晕、血压高,再加上心脏病,哪里还能做事?一定要富贵功名都经历过了,还能保持平淡的本色,最了不起时是如此,起不了时还是如此;我还是我,这才有资格谈国家天下事。不然去读读书好了。至于批评尽管批评,因为知识分子批评都很刻骨,但本身最了不起的也只能做到清高。严格说来普通一般的清高,也不过只是自私心的发展,不能做到&ldo;见危授命&rdo;,不能做到&ldo;见义勇为&rdo;。所以古人的诗说:&ldo;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rdo;这也是从人生经验中体会得来,的确大半是如此。屠狗辈就是古时杀猪杀狗的贫贱从业者,他们有时候很有侠义精神。历史上的荆轲、高渐离这些人都是屠狗辈。虽说是没有知识的人,但有时候这些人讲义气,讲了一句话,真的去做了;而知识越高的人,批评是批评,高调很会唱,真有困难时找他,不行。

讲到这里,想起一个湖南朋友,好几年以前,因事牵连坐了牢。三个月后出来了,碰面时,问他有什么感想?他说三个月坐牢经验,有诗一首。是特别体裁的吊脚诗,七个字一句,下面加三个字的注解。他的诗是:&ldo;世态人情薄似纱‐‐真不差,自己跌倒自己爬‐‐莫靠拉;交了许多好朋友‐‐烟酒茶,一旦有事去找他‐‐不在家。&rdo;我听了连声赞好。这就和&ldo;负心多是读书人&rdo;一样,他是对这个&ldo;清&rdo;字反面作用的引伸;对社会的作用而言,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孔子对于陈文子这种人的评论只给他一个&ldo;清&rdo;字。总之,&ldo;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清则无福。&rdo;这话很有道理。子张又问陈文子这个人,够不够得上&ldo;仁&rdo;的程度?孔子就说,他对仁的观念都还没有,怎么可能达到&ldo;仁&rdo;的修养?

想得太过了

上面列举出&ldo;忠&rdo;的榜样和&ldo;清&rdo;的榜样,接着讲一个道理。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季文子姓季孙,名行父,谥文,是鲁国的大夫。做事情过分的小心,过分的仔细。&ldo;三思而后行&rdo;,一件事情,想了又想,想了又再想叫&ldo;三思&rdo;。孔子听到他这种做事的态度,便说:&ldo;再,斯可矣!&rdo;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从前老学究们的解释认为:&ldo;做事情要特别小心,孩子们,想三次都不够,孔子说&lso;再斯可矣!&rso;还要再想一次哪!&rdo;这种解释是不对的。其实,孔子认为他想得太多。作人做事诚然要小心,但&ldo;三思而后行&rdo;,的确考虑太多了。学过逻辑就知道,学过《易经》的道理更懂得。世界上任何事情,是非、利害、善恶都是&ldo;相对&rdo;的,没有&ldo;绝对&rdo;的。但是要三思就讨厌了,相对总是矛盾的,三思就是矛盾的统一,统一了以后又是矛盾,如此永远搞不完了,也下不了结论的。所以一件事情到手的时候,考虑一下,再考虑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第三次再考虑一下,很可能就犹豫不决,再也不会去做了。所以谨慎是要谨慎,过分谨慎就变成了小器。大家都有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过分小心的朋友,往往都犯了这个小器的毛病,小器的结果,问题就多了。所以孔子主张,何必三思而后行,再思就可以了。

难得糊涂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宁武子是春秋时代,卫国很有名的大夫,姓宁,名俞,武是他的谥号。经历卫国两代的变动,由卫文公到卫成公,两朝代完全不同,宁武子却安然地做卫国的两朝元老。&ldo;邦有道则知&rdo;,这个邦就是古时国家的别称,国家政治上了正轨,他的智慧、能力、才具发挥出来,了不起!可是后来到了卫成公的时候,政治、社会,一切都非常混乱,情况险恶,他还在朝,也参加了这个政治,可是他在&ldo;邦无道&rdo;的时候,却表现得愚蠢鲁钝,好像什么都很无知。但从历史上看出他并不笨,他对于当时的政权、社会,在无形之中,局外人看不见的情形下,在努力挽救。表面上好像他碌碌无能,没有什么表现,可是他对于国家、社会真的做了事。所以孔子给他下了一个断语:&ldo;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rdo;他说宁武子那种聪明才智的表现,有的人还可做得到,但处于乱世那种愚笨的表演,就难以学到了。

人们到了社会历史发生变动的时候,尤其是古代帝王政权变乱时,在前一个君王手上,充分表现了政治才能的人,本来是很容易遭忌的。这是政治上千古以来不移的定例。何以如此?有点莫名其妙的,也许是人类心理的通病,能干了会有人妒忌的。为什么妒忌?只能说是人类天生的劣根性,我们必须以学问、道德来消磨它。这种妒忌心理,到了事业或利害相对的时候,就忌刻别人。所以学问之道,就要了解自己的心理,把这些罪恶的心理,消磨了、转化了,那才是真正&ldo;仁道&rdo;之&ldo;仁&rdo;。所以孔子说到宁武子,当初他的才能表现得那么高,应该遭人家的妒忌;但是到了变乱的时候,他表现很碌碌无能,没人打击他,也没有人仇恨他,这一点修养是别人做不到的。人在得意时,聪明才智很容易露锋芒;&ldo;其知可及也&rdo;,这点大家还可以做得到。但是其实无华、老实平淡、笨笨无能的样子,&ldo;其愚不可及也&rdo;,这就很难做到了。

这里我们就想到清朝名士郑板桥,说过几句很了不起的话:&ldo;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rdo;绝顶聪明的人,不是故意装糊涂,而是把自己聪明的锋芒收敛起来,而转进糊涂,这就更难了。下一句话说待人接物,遇事退一步,把利益权位都让给人家,心里很舒服,并不希望人家事后报答,只要当时心里舒服就好。这也是孔子说宁武子的&ldo;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rdo;的另一引伸。

不如归去

下面讲到: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

之。

归与的&ldo;与&rdo;字是惊叹词。这一节等于孔子的一段传记。这是孔子周游列国,到晚年的时候,要想回来讲学的自白。这里谈到学问之道。我们要特别了解的是,孔子在这段时间周游列国,对于国家天下大事,了然于心。有很多很多拿到政权的机会,但是他不要,他认为国家天下所以安定,必须要以教育文化为基础,于是他决心回到自己的国家讲学去。此时他很感叹地说:回去吧!回去吧!

猫犬系男子  温故而知新  孟子旁通  烈狗  何如  如何修证佛法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唯识与中观  卿宓  桃色镜头  我爱吃肉肉  你妈就在那里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修车沦陷  严拓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小崽崽他超行的  一树海棠压梨花  易经杂说  历史的经验  

热门小说推荐
霓鸾

霓鸾

上官霓原本已经想好要多喝几碗孟婆汤,忘掉这辈子的倒霉事。...

这个世界挺怪

这个世界挺怪

重生过去畅想未来梦幻现实,再塑传奇人生!...

独宠影后古妻

独宠影后古妻

独宠影后古妻这是一个腹黑霸道大总裁爱上扮猪吃虎穿越古妻后宠宠宠的故事...

苍狼战婿秦展风夏惜月

苍狼战婿秦展风夏惜月

六年前,他成家族弃子,遭受陷害,与女人发生关系,被迫离开。六年后,一代战神,重返故里,只为让妻女幸福一世。...

古妖血裔

古妖血裔

李羡鱼二十岁那年,收到了父亲的遗产,一个年芳十八,貌美如花的祖奶奶。李羡鱼祖奶奶,为什么你这么年轻。祖奶奶因为我十八那年就死了。李羡鱼Σっ°Д°っ...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