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章(第1页)

《史记》这部书,研究起来很有趣,中国文化的许多精神,司马迁都在《史记》上点出来了。

我们讲子贡,牵涉到《史记》,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特别提到子贡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乃至强调地说,孔子的学说思想,后来能够流传下来,端赖他的出力。

现在讲到学问的修养,提到子贡一段非常重要的话: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

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ldo;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rdo;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

知来者。

这一段很值得注意的。以前一直讲学问,这一段则是描写有一天子贡问孔子的故事。有如电视上的一个短剧。

子贡说,老师!人穷了,倒楣了,还是不谄媚,不拍马屁,不低头;发财了,得意了,还能够对人不骄傲,何如?这个&ldo;何如?&rdo;若演起戏来,导演一定教演员作得意状。子贡这个时候,似乎认为自己学问修养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很不错,很有心得了,心里在想一定可以得到老师的欣赏,给一个一百分,至少九十分,所以他这&ldo;何如&rdo;用白话来说是:&ldo;老师!你看看我怎么样?&rdo;那种自肯的味道,完全在这&ldo;何如&rdo;两个字上表现出来了。

我们都常听说&ldo;得意忘形&rdo;,但是,据我个人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还要再加上一句话‐‐&ldo;失意忘形&rdo;。有人本来蛮好的,当他发财、得意的时候,事情都处理得很得当,见人也彬彬有礼;但是一旦失意之后,就连人也不愿见,一副讨厌相,自卑感,种种的烦恼都来了,人完全变了‐‐失意忘形。所以我就体会到孟子讲的:&ldo;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rdo;一个人做学问,只要做到&ldo;贫贱不能移&rdo;一句话‐‐能够受得了寂寞,受得了平淡,所谓&ldo;唯大英雄能本色&rdo;,无论怎么样得意也是那个样子,失意也是那个样子,到没有衣服穿,饿肚子仍是那个样子,这是最高修养,达到这步修养太难了。所以子贡讲的&ldo;贫而无谄,富而无骄&rdo;的确是不容易,很难得。可是孔子并没有给他九十分,只是&ldo;可也&rdo;而已。下面还有一个&ldo;但是&rdo;,但是什么?&ldo;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rdo;你做到穷了,失意了不向人低头,不拍马屁,认为自己就是那么大,看不起人,其实满肚子的不够;或者你觉得某人好,自己差了,这样还是有一种与人比较的心理,敌视心理,所以修养还是不够的。同样的道理,你到了富而不骄,待人以礼,因为你觉得自己有钱有地位,非得以这种态度待人不可,这也不对,仍旧有优越感。所以要做到真正的平凡,在任何位置上,在任何环境中,就是那么平实,那么平凡,才是对的。所以孔子告诉子贡,像你所说的那样,只是及格而已,还应该进一步,做到&ldo;贫而乐,富而好礼。&rdo;安贫乐道。安贫就非常难,孔子在下面就有&ldo;君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rdo;的话。所以有些朋友很了不起,很清高,聊天时常常问起:&ldo;你看我这个人怎么样?&rdo;我说:&ldo;我个人不完全同意你,你是很清高,不过有一点苟求清高。&rdo;一个人是应该清高的,但有人是苟求清高,或者为了标榜自己清高,因此只好忍痛牺牲。那就大可不必,这就不平凡,不平凡不是真涵养的精神。因此孔子告诉子贡,要安贫乐道,要平实,他说仅是做到不骄傲,不算好,还要进一步做到好礼,尊重别人和爱人。

富而好礼的方面,我们与工商界人士接触就看得出来,社会上的有钱人,有的非常讨厌,不学无术,一开口庸俗不堪,所以富有不一定好礼。好礼不一定仅仅讲礼貌,而是在学问作人各方面随时虚心求进。假如一个真正富有的人,能够不断追求学问,不断讲究作人做事的道理,实在了不起。有的人事业成功了以后,往往亲朋间脱离了关系,这是遗憾的事。

讲到这里,再看下去,知道子贡是服了老师,孔子是了不起的,所以子贡提出了一句话来说:&ldo;诗云:&lso;如切如磋,如琢如磨。&rso;其斯之谓与!&rdo;这个诗是古代的诗,谁作的呢?前辈古人作的,当时流传很广。&ldo;如切如磋,如琢如磨。&rdo;这八个字是引用古诗里的原句。这诗是讲做玉石的方法,如花莲的玉石,最初是桌面大的一块石头,买来以后,先将它剖开,里面也许能有几百个戒指面,也许只有十个八个也说不定。做玉器的第一步,用锯子弄开石头叫剖,也就是切;找到了玉,又用锉子把石头的部分锉去,就是第二步手术叫磋;玉磋出来了以后,再慢慢地把它雕琢,琢成戒指型、鸡心型、手镯型等一定的型式、器物,就是琢;然后又加上磨光,使这玉发出美丽夺目的光彩来,就是磨。切、磋、琢、磨,这就是譬喻教育。一个人天生下来,要接受教育,要慢慢从人生的经验中,体会过来,学问进一步,工夫就越细,越到了后来,学问就越难,所以&ldo;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rdo;这句话大有推崇孔子的意思,好像说:&ldo;做学问还要像玉一样地切磋琢磨,我懂了。&rdo;那么孔子答复他了,子曰:&ldo;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rdo;赐是子贡的名字,孔子说你懂得这个道理,现在可以开始读书了,也可以开始读诗了,因为我刚刚提示了你一个道理,你自己就能够另外推演出别的道理来。这表示了一个人的天分高,拿现在的教育来说,是教了一个原则,其他就可以自己类推了。

诗的人生

不过这句话研究起来有一个问题,是诗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文化,在文学的境界上,有一个演变发展的程序,大体的情形,是所谓汉文、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到了清朝,我认为是对联,尤其像中兴名将曾国藩、左宗棠这班人把对联发展到了最高点。我们中国几千年文学形态的演变,大概是如此。

今天中午有位学者,谈到很多人写作的东西,他说过去看了一些作品,马马虎虎过得去,还不注意。现在看一些作品可难了。他这话是真的。有些人有文学家的天才,随便写几句,从笔调上一看,就知道他在文学上一定会有成就;也有的人力学一辈子,也不能变成文学家。虽然写文章写得蛮好,但是他到不了那个程度,怎么下工夫都无法突破他们自己的那一个极限,他的文章始终只是一个科学家的文章。所以看科学的书,没有办法看得有趣味。我曾经对学生说,你教化学的,如配合文学手法来教,会比较成功。科学本身很枯燥,所以最好把它讲得有趣味,比如对一个公式,先不要讲公式,讲别的有趣的;最后再说明这个有趣的事,跟某一公式的原理是一样的,听的人就可以贯通。结果有几个学生用这个方法教,的确很成功。但现在中国文学正在剧变当中,还找不出一个法则来。

至于诗,过去我们读书,没有人不是在小学(不是现代的小学)就开始学诗的。每一个人都会作诗,不过是不是一个诗人,是另一个问题。有人问为什么我们对诗的教育这样重视,这是个大问题。下面第二篇《为政》里就有一个要点,说明这个道理。一般人通常认为,作诗就是无病呻吟,变成诗匠。从前也有人打趣这种诗,所谓&ldo;关门闭户掩柴扉&rdo;,关门就是闭户,闭户也是关门,掩柴扉还是关门。平仄很对,韵脚也对,但是把它凑拢来,一点道理都没有。这就是无病呻吟,这样的文学,实在有问题,都变成&ldo;关门闭户掩柴扉&rdo;了。过去还有一个笑话,在几十年前,有一种所谓&ldo;厕所文学&rdo;。在江南一带,像茶馆等公共场所的墙上,乱七八糟的字句,写得很多。这些字句,无以名之,有人就称它为&ldo;厕所文学&rdo;。有人看了这些文字,实在看不下去了,也写了一首诗,这首诗也代表了中国文化中文学的末流。原句是:&ldo;从来未识诗人面,今识诗人丈八长,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rdo;这是当时批评&ldo;厕所文学&rdo;的滑稽之作,像这类衰败的情形,我们现在看来很平常,但当时却很严重。所以当年国父不得不提倡革命。那时文学、文化的问题,是非常严重。那些无病呻吟的诗,衰败的东西太多了!像这一类含义的笑话,实在太多。所以后来&ldo;五四运动&rdo;的时候,要打倒旧文化,固然打错了,可是这个错误的实在,也不能完全由当时动手打的人担负起来。这个错误是在那个时代,历史的包袱给他们的压力而造成的。

小崽崽他超行的  易经杂说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一树海棠压梨花  严拓  历史的经验  如何修证佛法  孟子旁通  修车沦陷  烈狗  猫犬系男子  桃色镜头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温故而知新  唯识与中观  何如  我爱吃肉肉  卿宓  你妈就在那里  

热门小说推荐
霓鸾

霓鸾

上官霓原本已经想好要多喝几碗孟婆汤,忘掉这辈子的倒霉事。...

这个世界挺怪

这个世界挺怪

重生过去畅想未来梦幻现实,再塑传奇人生!...

独宠影后古妻

独宠影后古妻

独宠影后古妻这是一个腹黑霸道大总裁爱上扮猪吃虎穿越古妻后宠宠宠的故事...

苍狼战婿秦展风夏惜月

苍狼战婿秦展风夏惜月

六年前,他成家族弃子,遭受陷害,与女人发生关系,被迫离开。六年后,一代战神,重返故里,只为让妻女幸福一世。...

古妖血裔

古妖血裔

李羡鱼二十岁那年,收到了父亲的遗产,一个年芳十八,貌美如花的祖奶奶。李羡鱼祖奶奶,为什么你这么年轻。祖奶奶因为我十八那年就死了。李羡鱼Σっ°Д°っ...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