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为了让大家对三身了解得更清楚,给大家打个比喻。清净法身就好比是不起波浪的大海水,报身就好比是大海水所起的波浪,而波浪上面的水泡和泡沫就好比是化身。我们现在就是波浪里面的水点。修行就是回到本来清净的地方。药师佛修成佛了,所以有了东方药师佛,等将来弥勒菩萨修成佛了,就会有一个弥勒佛。修成后,菩萨们还会发愿回到这个世界上来度众生。
赵教授:我本来是海底的一颗水珠,不知道是谁把我推上来变成水花了。
怀师:(指著一位做过船员的同学)他在海底做了很久的海精,大概是他把你推上来的(众笑)。告诉你吧,是因缘聚会,是因缘所生。
四禅八定
前面我们把法报化三身的修路线和原则,以及显教密宗等等,作了一个简略的归纳。要证得宇宙万有的自性,不能光在理论上转圈,要经过实际求证才可以。
世界上各国宗教及圣贤,都有他们修持求证的方法。所以佛说众生烦恼八万四千,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诸佛菩萨的方便法门(修证法门)也有八万四千,各有各的三昧(三摩地)。
要想求证到本体成佛的境界,必须从身心两方面著手,佛法尤其偏重于心,要使心没有烦恼妄想,达到清净,得到定境。这里的定属于功夫,每一个定境,佛学中也叫三摩地,都有它的境界和现象,不同的境界有不同的现象。
佛所讲的原则是共法,是其他外道以及一切宗教共通的(共有的),不是佛法里独有的方法。佛法特有的方法叫不共法,不共法就是菩提、涅槃。
修定的共法,也就是修定的那个原则叫四禅八定,加上佛法小乘大阿罗汉的灭尽定,叫九次第定,不论是对大、小乘,还是显、密教,四禅八定都非常重要,东南亚流行的南传佛教尤其推崇这个。
关于四禅八定,我已经给大家讲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大家好象都听了,但是没有真正作研究,没有真正听懂,都漏掉了,所以你们大家修的是漏尽通,都是漏尽的菩萨。
其实佛法已有几千年了,现在全世界也有很多人研究佛,都知道这个名词,但都只是跟著佛的嘴巴,拿佛的口水讲一讲而已,几乎没有人真正做到,真正成就的。
初禅就是&ldo;心一境性,离生喜乐&rdo;,心专一在一点上,思想境界都专一了,变成习惯了,然后有分离解脱之感而生出喜和乐。
拿出教理来讲,&ldo;喜&rdo;是心理的境界,&ldo;乐&rdo;可以说是身体的境界,但是喜与乐几乎是不可分的,生理与心理是合一的,我们这里只是勉强作一个分类。
修行也叫&ldo;修为&rdo;,有修持有作为;也叫行持,有坚持不断的行为和动作的意思。达到初禅境界的人,已经超越了欲界,进入初级色界天人的境界了。
配合这个功夫,如果同时转化和减轻了心理的结使和五见,可以进入小乘罗汉的境界了,可以说得到初果罗汉果位了。这在佛学中叫&ldo;预流果&rdo;,预流果就是预备候补的意思。
&ldo;结使&rdo;是佛学的专有名词,就是心理的贪嗔癡慢疑根本烦恼的习气(师手作结绳状)。结使的&ldo;结&rdo;就好比是我们用线结的一个结子,&ldo;使&rdo;是指有那么一个意念,指使我们的心理、个性和情绪,我们自己作不了主。这个&ldo;结&rdo;不仅仅是这一生打下来的,它多生多世都在那里,我们的理性不想这样作,但被它驱使去作,所以叫结使。我们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结使来的。所谓五见就是邪见、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譬如我们修行学佛,把六根放清净,闭眼或者开眼盘腿打坐,我们说:&ldo;哎呀,他入定了!&rdo;那是开玩笑的,盘腿打坐勉勉强强可以说是&ldo;习定&rdo;,练习定的境界。盘腿打坐只是练习定的一个方便,一个方法而已,其实,各种宗教的祷告也都是打坐的一种形式。佛法打坐的形式主要是七支坐法,这里面有很深的道理,等以后再讨论。
什么是心一境性
心一境性有三个层次:身(身体),口(嘴巴),意(意识思想),三者都要进入专一境界。
之所以用打坐这个方式,是因为我们的身体习惯于动,甚至坐在那里都要歪著坐,眼睛没有事地要东看西看,打坐至少是让你的生理有一个假装的静相。
打坐的时候,嘴巴也休息了,不说话,意识也要专一于一个东西。有的方法要求嘴巴唸咒、唸佛号或者唸佛经,但那也是为了让你得止。这是修定的基本原则,所有的修法,不管是佛法还是外道,都要遵循这个路线。
譬如说修白骨观,嘴巴不说话,身体站著、睡著、或者盘腿坐著,意识观想自己为一个白骨。这个法门也须要专心一致、心一境性哦!心专一了,不理会别的什么思想和感觉,把它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境界,这才叫白骨观,谁做到了?
现譬如说呼吸法门,修安那般那,你要专一的听自己的呼吸,要把心理和风大的呼吸配合,把二者统一。心就是呼吸,呼吸就是心,其他杂念妄想丢开,把这种境界变成一个习惯,谁做到了?
譬如念佛,你用嘴巴或者在心里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至整个心里都是这个佛号,其他杂念不起。将这种专一念佛号的境界变成一种习惯,心一境性,谁又做到了?
你们修行打坐还要问一问,你今天坐了几次啊?我坐了两次啊,三次啊。我就笑你们,坐了一次,你就好象对得起祖宗十八代了,好像打坐都是为了别人。
打坐的时候,你要静下来,思想都宁静了,心专一了,自然感觉到一个清净状态,并把这种境界变成一种习惯。所谓变成一种习惯,不是说只有打坐的时候才这样,要做到不管是走路也好,睡觉也好,做事也好,时时刻刻都在这个境界中,那才是心一境性。
我们再看密宗,他们是身口意三方面一起来,手里叫你拿著杵啊,摇著铃啊,嘴巴里叫你唸著咒语,心里面还要观想四臂观音、曼达拉等等。我们前面研究的移喜磋嘉、密勒日巴、甘波巴等都是用这种方法,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首先都必须要做到专一,心一境性,并把它变成一种习惯,行住坐卧都在那个境界上才可以。
中国禅宗标榜的是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号称没有方法的方法。但到后来就慢慢演变为参话头了。所谓参话头就是提起一个怀疑的话头在心中研究。譬如说:&ldo;生从那里来?&rdo;&ldo;死了有没有?&rdo;&ldo;念佛的是谁?&rdo;&ldo;哪里来?哪里去?&rdo;等等,就叫做话头。话头也要参到心一境性,然后才能谈得上开悟不开悟,这也是初禅的第一步。
再譬如说我们一般人学静坐,或者天主教、基督教、回教的祷告,也都是要心一境性。
譬如有人不用任何方法,只是闭目养神,思想来去也不管,一切清清楚楚,这个叫空心静坐。至于它的价值与好坏,它的般若智慧与功力,我们暂且不谈,这也属于一种定,也要心一境性。
甚至像哲学家、科学家,他们用思想研究一个问题,会专心到忘我的地步,心中除了他们的问题外,没有任何别的杂念。
斯文败类 如何修证佛法 孟子旁通 金刚经说什么 温故而知新 圆觉经略说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烈狗 何如 我说参同契 太极拳与道功 南怀瑾大师的24堂国学课 两面派 白话易经 听南怀瑾讲庄子全集 唯识与中观 历史的经验 笨狗 论语别裁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国公府的嫡女,嫁与将军为妻,助他成为一代名将,却被夫君婆婆厌弃,怀孕之时,他宠爱小妾,以克星为由剖腹夺子,更拿她顶罪屠之。杀身之仇,涅盘重生,她杀心机姐妹,诛恶毒继母,夺回母亲嫁妆,渣男和小妾都一一死在她的剑下。重活一世,她不再痴恋,可偏遇那不讲道理的霸道元帅。我这个所谓国公府嫡女说白了只是个乡野丫头,配不起元帅...
爸爸,你是我的超人!超人多没意思!爸爸要做我小公主的守护神!爸爸,我想上电视!多大点事儿呀!走起!爸爸我爱你!我也爱你!重生在四维...
怀孕八个月的简黎,惨遭渣男和表妹背叛,被推下楼害死一尸两命。再睁眼,她重生成了另一个女人,在跟权势滔天大名鼎鼎的爵少做不可描述之事。为了报仇,她和他做了交易,成了他的契约未婚妻。说好各取所需,一起虐渣渣,然而爵少,请自重!老婆,日久生情,了解一下?...
...
他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因为机缘巧合他从此踏入仕途,满怀热血的他在这虚伪而又残酷的世界中从一个小小公务员做起,在漫长的宦海道路上,各种虚情假意,各种陷阱,各方诱惑不断的缠绕着他,但也许是因为幸运女神的眷顾,最终他总是能逢凶化吉,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人生中的辉煌。龙翔群号48858570,73824018,33435692,第一个是我本人的群,另外两个是书友帮我开的。...
刚和男朋友订婚,就在酒店逮着他出轨女同事,看着渣男和渣女成双成对,某女心痛消沉,酒吧喝酒,气不过也找了个男人,谁知道,某男居然追到了她的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