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章 生生不息 乘法策略(第2页)

不用说,两大公司间的荒唐过招肯定会让对此感兴趣的人乐不可支。这样的比拼还会继续下去吗?不一定。(在YouTube上搜索“Rontel七锋刀片”,你会看到一段让你捧腹的表演,模仿的正是这些剃须刀生产商之间的竞争。)

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些产品能否算是真正的创新?是否真的具有原创性?抑或只是商家对消费者耍的一个小把戏?

我们的感觉是,除了吉列最早利用乘法策略设计出的双刀头剃须刀算得上是推陈出新之外,其后的所有款式都未有所突破。乘法策略的要义是对复制出的部分稍作改动,而不仅仅是一成不变地添加。

当你对产品的某个部分做了乘法,并通过调整使它具备了先前不具有的特性时,创意已经产生。而且,经过调整的这个复制品一旦投放市场,整个产品的创新就算是完成了。吉列双刀头剃须刀的设计中,新增刀片既保留了它的原本功能,又因角度的细微调整而发挥出了新的作用。之后的“锋速3”就没这么有创意了。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如何正确地运用乘法策略来完善你的产品、服务或是生产流程吧。这个策略一定会带给你意外的收获。

乘法策略的原理

布鲁斯·格雷厄姆用一包香烟诠释一个全新建筑模型的做法无疑是天才之举。但他的脑海中是先形成了具体的问题和大致的对策——筒形建筑——之后才想到以束筒形结构来建造西尔斯大厦的。

我们建议你换一种形式来运用乘法策略。在朝未知的领域迈进时,别期望一开始就会得出既符合逻辑又切实可行的答案,相反,你应该“先行而后三思”(这恰恰与你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诲背道而驰)。

如果你从框架内随机选取了一样东西并对它运用了乘法策略,情况会怎样?也就是说,你没有事先分析这种做法的意义,只是随意复制了某个部件。在你还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时,如果你因此发现这种做法会引导你获取一个创意,你会怎么做?

这个看似让人困惑的谜题实际上正是乘法策略的核心,而且也是本书所有创新策略的核心。之所以提出这一点,是希望你能够关注这些策略之间的相关性。

乘法策略行之有效恰恰是因为它颠覆了常规。它为我们开启了创新思维的过程并迫使我们去创造一些乍看是毫无意义的东西。是的,现在话题又回到固着上了。运用乘法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摆脱“结构性固着”这一思维定式,不再局限于把事物看成一个整体。“结构性固着”之所以会遮蔽我们的视线,皆因我们接受不了事物以违背常态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眼前。比如说带两个钉头的钉子,一个钉头在顶端,另一个钉头在侧面。看到这样的钉子,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它有瑕疵。在“结构性固着”的干扰下,我们会想把这个畸形的钉子纠正过来,只让它有一个钉头。而这正是我们应该克服的念头。还记得前面提到的“形式为先,功能次之”吗?那才是正确的做法。也许当我们强迫自己从这个畸形的钉子中发掘一些价值的时候,创意就会产生。我们可以让侧面的钉头起固定作用,这样在用锤头敲打钉子时就不会伤到手;或者把它看成一个伸出来的挂钩。先从一个不合常理的形式入手,想象它可能具有的优点,这种“形式为先,功能次之”的思路有助于打破我们的思维定式。

通过选择一个对象、对它进行复制和修改,你可以构想出一种全新的产品或服务。此外,你还得弄清楚自己究竟有什么收获,问问自己:这个新产品有什么优势?哪些人会需要它?为什么?这些人会在什么时候需要它?换句话说,你得先明确形式,再构想其功能。

在选择运用乘法策略的对象并对它加以改造时,你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选择最显眼、最引人注目的那个部件;第二,对它进行微小的改变。

乘法策略看似简单而直观,但是别因此低估它。几十家濒临倒闭的工厂因为它而起死回生,上百家新企业因为它而崭露头角。有时候,对一个领域内的产品、服务或是流程做乘法引发的却是另一个领域内的创新。下面,让我们来看几个让人拍案叫绝的事例。

乘法策略推动下的行业创新

人类历史上很多重大创新都得益于乘法策略。摄影就是其中一例。摄影技术的发端及其在几百年的发展中实现的数次革新都可以归功于乘法策略。让我们透过镜头来走近这个效力非凡的乘法策略,看看它是如何帮助人们捕捉到生活中的一个个影像的吧。

把一个带有小孔的挡板放在屏幕与物体之间时,屏幕上就会出现物体颠倒的形状,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发现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注意到,“阳光在穿透树叶的间隙、滤网的网洞、框篮的开口甚至交错的手指时,会在地面留下光影”。另一位古希腊学者、亚历山大的数学家兼天文学家赛昂也发现,“烛光穿过小孔后会在正对蜡烛的另一面屏幕上形成模糊的圆点”。

小孔成像原理奠定了现代摄影技术的基础,乘法策略功不可没。当按下相机快门拍摄照片时,我们其实是针对影像运用了乘法策略,先捕捉物体发出的光线,再将它们复制在数字芯片或者传统胶卷上。尽管这一摄影原理在几千年前就为人所揭示,但真正的实践直到200年前才完成。1814年,约瑟夫·涅普斯利用他所谓的照相制版工艺,向世人呈现了第一张照片。

事实上,在摄影技术之后的演变中,乘法策略的影子也随处可见。1841年,威廉·福克斯·塔尔博特通过光力摄影法发明了底片,并因此获得了专利。胶卷底片是正片的复制品,只不过在曝光时发生了反转,比如原来光亮的部分变成了黑影。冲洗胶卷时,影像先是存留在底片上,然后通过反复冲洗呈现在正片上,形成我们所看到的照片。这种两步冲洗法使人们能看到正的影像,而底片又能让摄影师们冲洗出多张相同的照片。

1859年,托马斯·萨顿发明了全景式照相机,并申请到了专利。其原理是,通过对同一个画面连续进行多次拍摄,再将多张影像合并在一起而构成全景式图片。在这项发明中,他同样是针对一个基本部件——画面——运用了乘法策略,拍摄的每一张图片既是原有画面的复制品,又在拍摄角度上发生了偏转,最终让他完成了最具独创性的发明。

1861年,一位名叫奥利弗·温德尔·霍姆兹的医生发明了立体成像镜。这一被称为“立体摄影”的技术可以为人们呈现某个画面的立体影像,其原理是让左右眼分别观察两张图片。同样的图片被眼睛“复制”后发生了一定变化,因为每只眼睛看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大脑将双眼看到的平面图景组合在一起,从而使人产生立体的感觉。这项发明也得益于乘法策略。

同样是在1861年,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拍摄出第一张彩色照片。他以一条格子缎带为对象,拍摄三次,每拍完一次就更换一下相机的彩色滤镜。这一工作实际上是针对黑白相片的拍摄过程运用了乘法策略。滤镜有红、绿、蓝三种。当他把这三种图像合成在一起时,格子缎带的彩色就真实地呈现在了照片上。

下面这个例子还是针对照片运用乘法策略,只不过它对每一张复制品都进行了略微的改动,却取得了另一个革命性的成果。1878年,英国摄影师埃德沃德·迈布里奇动用了24台相机来拍摄一匹奔跑中的马。他将这24台相机排成一排,飞快地依次按下快门,每一次快门捕捉到的都是马匹不同时刻的动态。之后,迈布里奇将这24张略有不同的图片固定在一面鼓上,用手摇柄使之旋转。一匹好似在奔跑的马跃然眼前。这是迈布里奇创造出的世界上第一个动态的画面,也是如今全世界投资总额多达几十亿的电影产业的奠基之作。

正是因为运用了乘法策略,照相机镜头才会实现一次又一次的升级换代。早在1804年,威廉·海德·沃拉斯顿就发明了单片新月形镜头。这种镜头被用于简单的定焦相机上,包括著名的柯达双反相机。然而,真正的摄影师希望能拍摄出画面层次感更丰富的照片。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相机生产商们针对镜头运用了乘法策略,改变了它的形状,发明出能够捕捉全部光谱的镜头,呈现出所拍画面的细微差异。如今,摄影师们可以根据自己希望达成的摄影效果选择不同的镜头,如近景、远景、广角,甚至是雾化或变形。很多相机都可以在同一机身上配置多个不同的镜头,你只需轻按快门就可以拍到不同角度、不同效果的图片了。

我们在其他一些摄影技术革新中也能感受到乘法策略的奥妙。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拍摄出的人物或动物会出现“红眼”,这种令人头疼的情况相当普遍。通常情况下,当你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中打开闪光灯拍近处的人物时,“红眼”就会出现。这是因为,拍摄对象的瞳孔还没来得及收缩,就被闪光灯发出的光线穿透。之后,该光线经由眼底反射重新返回瞳孔。眼球的营养源——视网膜血管——使反射后的光线变成红色出现在瞳孔上。因此,相机捕捉到的是拍摄对象眼中反射的红光,而不是他们眼睛的正常颜色。

专业摄影师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预防“红眼”。比如,将独立闪光设备放置在拍摄对象的一侧,以消解相机闪光灯对他们的影响。但是对大部分业余摄影爱好者而言,购买并携带这样的闪光设备并不现实。于是,人们还是依靠乘法策略解决了这个难题。

1993年,威达公司的罗伯特·麦凯为其一项专门消除“红眼”的新技术申请到了专利。他的对策是:给相机配备双闪光灯。先按下相机上的预拍摄按钮,一次闪光后镜头盖打开。这道光可让拍摄对象的瞳孔收缩。接着,相机进行二次闪光,为拍摄提供充足的光源。由于拍摄对象的瞳孔已在第一次闪光中缩小,因此不会再形成“红眼”。现在,很多数码相机都借用了麦凯的防红眼技术,即便是业余的摄影师,也能以此拍出完美的相片。

在拍摄时尚T台上的模特时,摄影师们之所以能争分夺秒地按动快门,也得归功于乘法策略。他们常常来不及在换胶卷时倒卷,即便这只需30秒,因为这30秒很可能使他们不能完整地记录一次时尚秀。怎么办?相机中的自动卷片功能解决了这个问题。每按动一次快门,相机就会自动向前卷片,在拍摄最后一张相片时,整卷胶卷就已经完成了倒卷,丝毫不耽搁摄影师的继续拍摄。

开普勒仪器和“不水平”的水平仪

乘法策略不仅对摄影技术和电影产业影响深远,而且也在一些几千年来一直未发生革新的领域里创造了佳绩,比如保罗·斯坦纳在水平仪领域实现的突破。他的故事为我们诠释了如何在运用乘法策略时准确找到对象,明确何种“改动”才是该策略所需的改动。

让我们先搭乘时光穿梭机,回到5000年前,看看古埃及人建造的房屋。你会发现,他们的建筑作品无论大小,都能与地面保持精准的平行和垂直角度,令人印象深刻。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原来,他们利用了一个A字形的木质工具,从A字的顶端垂下一个金属块,构成所谓的“方水平仪”。这一技术统领建筑领域大约有3000多年,直到1661年,法国科学家梅尔基塞代克发明出了一种更简易的工具。这一工具由两个装满矿物精油的弧面玻璃管组成,管中的液体中均有一个气泡。当你把玻璃管放在物体表面时,如果该表面不是水平状态,气泡就会从瓶子的中心向两侧滑动。这项发明给现在的木匠们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使他们可以根据气泡的位置随时调整物体的水平度。(见图4-3)

图4-3古代方形水平仪和现代液态水平仪

梅尔基塞代克和古埃及人一样,都是基于同一个古老的原理发明出各自的仪器的。所以不难想象,当有人利用同样的原理创造出划时代的产品时,建筑业内人士该有多么震惊。

让我们来看看保罗·斯坦纳和他的团队是如何改写历史的吧。

1996年,开普勒公司雇用了90名员工,生产其主打产品——水平仪。在乘法策略的启发下,保罗带领他的团队成功地研制出一款重量级产品:能使工人们制造出气泡能向两端移动的水平仪。在以保持水平为最高准则的建筑领域,这不啻一声惊雷。然而,它的确算得上是神来之笔。

故事还得从开普勒公司的一名客户说起。这位客户是一名建筑承包商,和其他专业承包商一样,他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品质的气泡水平仪(这种水平仪上的小圆管里装有矿物精油,其密度比水大,因此可保证气泡形态完整)。他提出要对垂直气泡水平仪加以改动。这种仪器多被用来确保篱笆和外墙与地面保持绝对的垂直,如果没有它,建造出来的房屋墙体会略有倾斜。

图4-4经过改动的垂直气泡水平仪

娱乐之金手指的世界  表妹她娇媚动人(重生)  我真的是教主  我,海军小兵,开局吃空海军本部  火影之修行有道  人在光之国:师从艾斯,新生法王  灵然宠悠然余生  剑道圣君  召唤影忍,开局成为最强村长  我是路过的旅行者 给我记好了  开放虚空通道,让所有人给我打工  重生大佬当赘婿  二战·柏林玫瑰  直播系统之退圈后靠灵气复苏翻红  战术大师:最强训练家  人体冷冻,开局走出异星休眠舱  如果和女友BE  欢乐颂·典藏版(全3册)  moba:开局觉醒狂风之力  顾少的黑化萌妻  

热门小说推荐
我是真不想穿越

我是真不想穿越

陈牧家庭幸福,有车有房,马上要结婚了。没想到,有一天出了车祸,穿越了。在这个类似古代的世界,没有手机电脑,没有网络这里的人杀伐果决,动不动就杀人我是真的不想穿越。从此,陈牧为了找到回家的路,努力修练。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些人,画风就开始偏了。...

重生之粉色韩娱

重生之粉色韩娱

前世,他和泰妍是夫妻重生,他是被西卡甩了,想不开自杀的屌丝!重生而来的他,面对曾经熟悉的人和事他会如何做呢?李天宇我只是想要弥补曾经的一些遗憾而已,不是想要建水晶宫啊!老规矩,呆子的文章还是少女时代为主,而且不出意外还是后宫。所以,还是那句话,卫道士和我并不是一路人,有爱的骚年们还有可爱美丽的MM们,快点进来吧!!!本作品纯属虚构,千万不要当真!!...

莫欺男人穷(又名:最佳女婿)

莫欺男人穷(又名:最佳女婿)

莫欺男人穷(又名最佳女婿)我是个入赘名门的农民,身为女总裁的妻子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原本忍气吞声,却没想到突然之间,我的人生好像完全不同了莫欺男人穷!...

八零辣妻娇又美

八零辣妻娇又美

一觉醒来穿到八十年代里又胖又自卑懦弱的炮灰女配身上,还被迫接大女主姐姐的娃娃亲跟瘸子谈恋爱!这剧情太悲催,她不干了!掀翻娃娃亲,脚踹渣男绿茶婊,极品都给我滚一边去!靠山吃山,采草药,育野禽,发家致富赚大钱!大哥彪,二哥冷,三哥看着就不聪明。没关系,妹妹我带你们飞起家里有三个哥哥不愁没靠山,不知何时却又多了一张不属于她家的面孔,勤快地为她家忙来忙去,刷脸刷脸疯狂刷脸!林巧陷入人间迷惑。这日子过好了,那个娃娃亲男人的腿怎么也跟着不瘸了?不是退亲了吗?怎么还天天来她家溜达?...

离婚后,我让前夫倾家荡产

离婚后,我让前夫倾家荡产

书海阁小说网免费提供作者晚茶的经典小说离婚后,我让前夫倾家荡产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欢迎光临wwwshgtw观看小说一厢情愿的爱情是什么感觉?江回雪一婚没了,家产没了,孩子没了,命也没了!别后重逢,江回雪咸鱼翻身,虐渣男,斗小三。首席律师是她闺蜜,医学界大佬给她拎包,就连从不把她放在眼里的首富前夫都贴了过来,甚至还带来了一个小奶包。小奶包吵着叫她妈妈,江回雪喵喵喵???什么时候有个女儿了?当年肚子里的那个分明没有了!江回雪表示莫得感情,一心只想让前夫倾家荡产!谁料。砸他车,某首富开来一排,让她砸个够。算...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